生物医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将起到战略支撑的作用,是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朝阳产业。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023年医药行业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趋势,展望2024年,多家权威机构预测今年生物医药产业将重新回温,在大环境改善、大资金涌入,以及GLP-1、细胞及基因治疗等细分赛道的强势突破下,行业正加快创新迎接春天。
继英国《金融时报》开年撰文报道美股生科融资回暖之后,近期,美国华尔街核心媒体《华尔街日报》也撰文报道投资者回归投资Biotech的现象。
华尔街日报在报道指出,持续许久的生物科技资本寒冬正在破冰回暖中。自2024开年以来,约有六家生物技术公司上市,其中一些筹集了数亿美元。
知名投行Jefferies的数据显示,生物科技及制药公司1月份通过美国股权资本市场募集到近62亿美元,这是自2021年2月以来的最大月募资额。同时,PitchBook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中旬,今年风投机构已向生物科技行业投资32亿美元,而2023年同期投资额约为30亿美元。
此外,上市公司私募股权融资(PIPE)激增,上市生物技术公司从机构投资者(主要是对冲基金)处已经筹集到了4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仅在本周,就有5家生物技术上市公司通过私募股权募得9.5亿美元融资。
以上种种数据与迹象,大量资金正在继续涌入生物技术行业,凸显出这一行业对投资者的持续吸引力,也力证了生物技术行业的蓬勃发展,同时“真银白银”的到来也将直接促进Biotech企业关键研发项目的进展。
对此,纳斯达克医疗健康行业上市业务主管Jordan Saxe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如是表示:“健康的资本市场又回来了,而且这不是‘昙花一现’。”
除了资本市场上的乐观情绪传导,各大生物医药细分赛道热度提升也在持续拉升行业景气度。
整个春节期间,电影《热辣滚烫》中贾玲一年时间内减肥100斤的话题屡次登上热搜,为此前已经爆火的减肥药GLP-1再添了把火!
目前国内外各大制药公司都在正在积极研发相关药物,据国际投资机构高盛集团预测,到2030年,全球减肥药市场规模将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
同时,高盛还特别指出,GLP-1药物在美国的广泛使用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提高1%。
另外,在细胞疗法领域,2024年也迎来了全新突破:2月16日,全球首款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Amtagvi获FDA加速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
Amtagvi的获批,对于细胞疗法领域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在于对于实体瘤的突破,并且在疗效和生产让投资者看到了“细胞治疗迭代成药”的曙光。
除了以上突破性进展,2024年仅过去不到2个月,在细胞疗法领域已经发生了大量的融资和BD事件,潜在总金额超过30亿美元,是年内全球最活跃的前沿疗法领域之一。
另一方面,从海外CGT卖水人龙头的业绩上调指引也能窥见趋势: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公司Oxford Biomedica最新更新的业务指引显示,由于订单增长,至2026年底预计公司三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超过30%。
总之,生物医药各大细分赛道行业潜力、市场空间仍待进一步挖掘,且伴随行业内里程碑事件的推进,生物技术发展的新一波高潮可能到来。
2023年被誉为是中国药企出海“元年”,国产创新药“出海”迎来空前爆发。中国药企对外授权合作规模创新高,多款新药成功闯关欧美市场获批上市,提升了公司创新品牌和海外业绩。
从去年年底至今,BD、出海之外,还出现了大型跨国药企频繁收购中国Biotech企业的案例,涉及阿斯利康、诺华、默沙东、强生、葛兰素史克(GSK)、诺和诺德等全球龙头药企,中国企业则包括亘喜生物、宜联生物、安锐生物、信瑞诺医药、箕星药业、舶望制药、亨利医药等。
跨国大药企并购公司是常规动作,在顶级投行Centerview Partners的联席总裁Eric Tokat看来,2024年这一动作将被加强,并且为生物医药行业带来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
“生物技术行业正在经历向战略合作和并购的转变,重点领域是ADC、AI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以及细胞和基因疗法。”Eric Tokat表示。
Eric Tokat进一步分析,带来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对利率的调整和跨国大药企需要解决收入来源和补足管线。
春节前,倚锋资本CEO朱湃也在接受动脉网采访时谈到对并购的看法,在他看来,“并购对企业、并购方和投资方来说是多赢的选择,从业务角度看,管线聚焦的企业由于范围清晰、价值核心突出,更有利于被并购,或者是早期阶段企业通过维持合理估值,被大药企并购以输送技术和创新资产。”(详见报道《专访倚锋资本:创新药BD出海热潮下,2024年生物医药如何投?》)
总结来看,战略合作和并购的市场潜力,加上跨国大药企迫在眉睫的“专利悬崖”,为生物医药行业创造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也使得2024年成为值得关注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