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权投资行业,风口不停切换。随着政策的支持、疫情的催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利好,医疗健康这条守住生命线的赛道,涌现了越来越多的VC/PE、产业资本的身影。
倚锋资本,早在10年前就潜伏在此,始终坚守大健康赛道里专业门槛更高、难度更大的生物医药领域。坚持长期主义的倚锋资本,见证了中国原创新药突飞猛进的十年,用资本的力量推动着生物科技成果产业化,如今,也迎来了“云开见月明”的高光时刻。
2013年,倚锋资本的第一支基金“倚锋太和”备案成立,一开始便扎根生物医药领域投资布局。2019年,这支基金迎来开花结果,所投项目均成为了细分领域的标杆企业,目前已实现了3个IPO:
微芯生物,科创板生物医药第一股;
亚盛医药,港交所小分子药物第一股;
前沿生物,中国抗艾第一股。
此外,凯实生物、荃信生物也已启动IPO进程,其中凯实生物创业板申报已获受理。
毫无疑问,一期基金起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倚锋之后发起的基金投资成绩均不俗,例如从2017年底开始投的“倚锋九期”,也陆续迎来收获期,普门科技、前沿生物、亚虹医药三个项目都已IPO;此外,和元生物已经完成证监会注册,将于3月22日敲钟;北芯生命已递交港交所主板IPO申请,目前聆讯中。
值得一提的是,倚锋资本坚守“长期主义”投资策略,与时间做朋友,所有这些项目基本都是从天使轮、A轮进入,且后续多轮追加投资,并一直陪伴项目成长至今。比如荃信生物与图微安创,倚锋资本分别于2015年和2018年参与天使投资。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到两年,倚锋还将迎来更大的退出高峰。
如今,倚锋资本的投资遍布全球优质生物医药企业,覆盖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病毒载体以及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给过去的十年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死磕”创新药
十年前,生物医药投资可以说是一条无人问津的蛮荒之路,药企更多走的是“代理-模仿”的道路,真正的原创少之又少,对于投资人来说,退出渠道也只有美国纳斯达克。
2001年,实业出身的朱晋桥投资了迈瑞医疗,斩获丰厚回报。而他个人投资的另一项目和佳医疗也在2011年创业板上市。
朱晋桥相信,即使退出渠道单一,投资周期长,但随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开始“从仿到创”的转变,“原创性”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再三思虑之下,他决定从医疗垂直赛道作为投资事业的开始。2012年,朱晋桥组织了一批来自美国、欧洲、中国本土一流院校的博士团队,开启了专业化的全球医疗投资之路。
本土创新药企与跨国制药巨头差距较大,进口药价格高昂,普通百姓望尘莫及,中国创新药物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国内药企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所幸,恰逢国家提出“双创”,并大力吸引专家、人才归国。2015年,药审改革和审评提速改变了产业的格局,到了2017年,政府在十九大再次明确了医药创新的重要地位。在政策的鼓励支持下,海外人才大量回流,生物医疗领域逐渐升温。
倚锋资本自成立至2016年,朱晋桥凭借犀利的投资敏锐度,投出了微芯生物、亚盛医药等一批优质明星项目。随着生物医药技术日新月异的迭代,倚锋资本需要更多层次地接触这个行业,于是慢慢从一己之力投资出明星项目转化成培养专业的团队,打造出倚锋特色的投资风格,继续深耕行业。
即便是这样,倚锋资本仍然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从最开始,我们就选定first in class,即针对某个靶点和适应症的首创用药,属于一类原研新药。做跟国外疗效相等的伪创新药,即使当下赚钱,将来的市场依然会被瓜分。把眼光放远一点,周期可以放长一点,全球性的原创,是我们的首要标准。”倚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湃向投资家网表示。
事实证明,倚锋的坚持是值得的。
科创板生物医药第一股微芯生物靠的就是坚持原创。2014年11月,倚锋投资了微芯生物,随即传来了喜讯。同年12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授权美国等发达国家专利使用的原创抗癌新药西达本胺获批上市。西达本胺是中国首个授权美国等发达国家专利使用的原创新药,真正实现了中国制药从“仿制”到“创造”的零突破。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反复,跨国药企巨头研发的新冠口服特效药物先后取得重大进展,国产也不甘示后。疫情爆发以来,真实生物旗下1.1类新药阿兹夫定对新冠肺炎患者展示出良好治疗效果,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重点关注,成为国内重点候选的新冠特效药。
1月19日,河南省疫情防控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阿兹夫定目前已进入三期临床尾声,近期有望获批投入使用。
种种事实无不印证着倚锋资本的判断,中国药企正在从仿制向创新崛起。而创新的背后,则离不开“倚锋”们的坚定和支持。
2021年,中国审批新药数量为24个,其中,倚锋资本早期所投企业旗下5款重磅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占全国上市创新药总数的20.83%,覆盖了乳腺癌、艾滋病、白血病等临床治疗需求,这背后彰显了倚锋资本在原创新药领域卓越的投研实力。
是激进派,也是保守派
这两年的资本市场上,生物医药发生了很大变化。想要投好的原创企业,考虑到性价比,必须得投早。其中,诸多投资案例体现了倚锋资本投资理念和逻辑,和元生物就是其一。
和元生物是国内最早布局基因及细胞治疗的CDMO之一,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和元生物受到极大关注,连续完成多轮融资,吸引了正心谷资本、金浦投资、腾讯等知名投资机构。而早在2019年7月,倚锋资本便参与了其早期融资,2020年7月再追加领投C轮融资。
想要投早,必须要看的早。在2018年底的一次投资研讨会上,倚锋资本内部团队重点讨论分析了基因治疗,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个方向绝对很有潜力,这也是中国在医疗健康领域弯道超车的一个重要方向。
但与此同时,该领域的发展在中国还处在非常早的阶段,上游领域的基因检测已经很成熟,几乎没有什么机会。下游的企业处于比较早期阶段,风险又太高,因此,倚锋资本将投资重心放在了行业中游,即基因治疗CDMO领域。
CDMO,即定制研发生产机构,主要为药企及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临床新药工艺开发和制备,以及已上市药物工艺优化和规模化生产服务的机构,包括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研究用药的生产以及商业化药品生产。
锁定方向后,倚锋团队当即对国内的基因治疗CDMO公司进行了地毯式搜索,最终选择了和元生物。
入局和元生物时,项目成立时间并不长,这时候投资是一个比较大胆的决定,“生物医药的企业都是激进的,投资也是”,朱湃说。
纵观倚锋资本投资的项目,前瞻布局的还有很多。比如在2019年3月A轮投资的疫苗研发企业中逸安科。在2018年长春疫苗事件发生后,倚锋投资团队判断,国内疫苗监管将趋严,更加完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都将更规范,门槛更高,这对疫苗行业而言是一个冲击和机遇,这个时间挑选布局潜力企业,未来肯定大有可为。2020新冠疫情爆发后,中逸安科迎来跨越式发展。2021年10月,已启动科创板IPO申报。
还有在疫情中很有存在感的海普洛斯,倚锋资本在2018年7月参与该企业的B轮投资,作为一家肿瘤液体活检和基因大数据企业,海普洛斯平均每日检测量为12万单管,已成为深圳最大的检测通量,成为抗击疫情的一股中坚力量。
投资虽然看起来比较激进,但对于技术层面的把关,倚锋资本却格外谨慎。“投医药的门槛很高,倚锋会恪守能力圈,即使错过,也不会跟热点去投。但如果团队够专业,看得懂数据,敢于投得早,回报非常可观。我们做医药投资,数据是最公正的,骗不了人。”朱湃补充到。
倚锋的实力正在不断得到业界和LP认可,深创投作为深圳市引导基金管理人,一共出资了两次倚锋资本管理的基金,也是倚锋资本第一次引入引导基金作为LP。最近,一份深圳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的年度绩效考核成绩单出炉,倚锋资本管理的“倚锋九期”基金和“倚锋睿意”基金,分别位列“投资期子基金排名TOP20”,以及“退出期子基金TOP10”的榜上。
下一个十年,继续相信曙光
2018年4月,香港联合交易所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其后,科创板发行条件也参考18A章设置了相应的内容,允许未盈利科技型公司申报上市。
港股和科创板的改革为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打开了大门,倚锋资本近几年也迎来了退出高峰期。
“其实应该来的更早一点。”朱湃表示,资本市场的改革比倚锋判断的时间还要晚了三年,倚锋不仅仅在赌医药赛道,也在赌整个中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再不放开,就真的撑不下去了,鼓励创新的环境下,国家不会放任之。
朱湃补充到,“但是我相信,现在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退出春天还没到,国外的退出渠道百分之六七十都是并购退出,国内真正意义的并购退出说实话还没有,IPO并非是唯一退出渠道,国内很多创业者都应该转变观念。”
谈及多年来身处生物医疗投资领域的感触,他表示,赛道这些年的起起伏伏太多了,从投资早期的情怀和冲劲,到后面一度的迷茫,再到一度的希望,到现在再一次的不确定,对投资人的考验越来越大。
二级市场的破发潮,将行业泡沫展露无疑,但这不是坏事,如果哪天看不到泡沫,说明这个行业才是真的无人问津,当看到泡沫之后如何沉下心,如何去做投资的衡量,更重要。归根结底,只要看好赛道,它永远都有机会,对于未来要做最好的估算,也要做最坏的打算。
站在下一个十年的开端,倚锋资本将继续深耕生物医疗领域,帮助更多的中国医药企业站在世界的舞台上。